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此萌生、發(fā)展,成為城市的鮮亮名片。目前,揚州擁有3項世界級非遺項目和19項國家級非遺項目,擁有21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國內地級城市中名列前茅。這21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大多年逾古稀,揚州人深感非遺傳承的責任重大。
讓人欣喜的是,這些非遺傳承人以及揚州“三把刀”等傳統(tǒng)技藝大師,不僅身體力行“工匠精神”,而且悉心培育接班人。在家庭氛圍和大師精神帶動下,近年來他們的子女們紛紛扛起了大旗,成為各自行業(yè)內的中堅力量,在繼承耐心、專注、堅持精神的同時,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讓我們看到弘揚“工匠精神”的新希望。
雕版印刷是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裝訂成冊頁或書籍的一種特殊技藝。它肇始于1300年前的中國,在世界文化傳播史上起著無與倫比的作用。該技藝至今仍保存著完整的形態(tài),被譽為世界印刷史上的“人類活化石”。
2006年雕版印刷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揚州有一批潛心從事、傳承雕版印刷技藝的工作者,今年40歲的陳美琦就是其中之一。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陳美琦是雕版印刷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義時的女兒。在揚州雕版印刷行業(yè),子承父業(yè)的少之又少,女孩子傳承家業(yè)的陳美琦是唯一一個。
20年前,雕版印刷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陳義時硬是把她“逼”回家,學習雕版。這20年間,陳美琦經歷過反抗、彷徨,繼而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對雕版印刷自覺自愿傳承,并加以創(chuàng)新,將雕版印刷與現(xiàn)代審美嫁接。如今,陳美琦已經成為傳習所副所長,帶出一批優(yōu)秀弟子,揚州雕版印刷薪火相傳,這門古老的技藝也在現(xiàn)代審美空間內找到一片新天地。
“逼”出來的首位女傳承人
“我有一個大師級的父親,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宿命。”
要說雕版印刷是陳家的祖?zhèn)魇炙?,一點也不為過,陳家“杭集刻字坊”的招牌自清光緒年間,陳美琦的曾祖父陳開良時就已經是響當當?shù)呐谱恿?。與父輩們開創(chuàng)雕版技藝的輝煌相比,陳美琦也開了一個先河——她打破了雕版印刷“傳男不傳女”的行規(guī),成為了揚州雕版印刷史上第一位女傳承人。
“我父親在雕版印刷行業(yè)的成績毋庸置疑,有這樣一個大師級的父親,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宿命。”陳美琦說,二十年前的她,不太愿意提及父親,因為她害怕父親逼她回家學手藝,那段時間陳美琦對學習雕版印刷是抵觸的。
17歲的陳美琦選擇跟哥哥一起學起了收益較高的玉器。當時雕版印刷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陳義時頻繁地跑到陳美琦工作的地方,反復提傳承雕版印刷的事。
待到陳美琦21歲時,由于一場病,她在家休養(yǎng)了半年。“我在家閑得太無聊了,哪怕洗個碗,父親都不準。有一天我心血來潮說‘爸爸,我跟你學刻字吧。’父親一口答‘好’。”陳美琦笑著說,第二天,父親就帶回了一套雕版工具,交到陳美琦手中。
“老實說,我當時一心想的還是做玉器,所以我跟父親達成協(xié)議,我說我學刻字就是學著玩,你以后不準強迫我做這個工作。”陳美琦說父親一口應允了,于是她就這樣拿起了刻刀。
學藝的一開始,陳美琦笑稱自己是“刁鉆”的,她不準父親對自己提太高的要求,“我就是學著玩的,我怕學得越認真,就越丟不下這把刻刀了。”陳美琦說。
在學藝初期,陳美琦一直在心里與父親暗自較勁:“其實我從小就會刻字,但是不精,有的字我看父親很流暢地就刻完了,我卻要花半天工夫。于是我一下子來了興致,心想我總不會那么笨,學不會吧?慢慢地,我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我意識到這把刻刀終究是放不下了。”
“我常開玩笑地說,我學雕版印刷是父親逼的,他聽見了也是笑笑,不置可否。但是我知道,他打心眼里高興,家里的手藝終于傳下去了。”陳美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