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學期已開始,線上線下書店都在進行開學季促銷活動。有家長反映,購買圖書的渠道越來越多,但買到盜版的情況仍然存在。盜版圖書給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價值觀塑造都帶來了危害。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144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6%的受訪家長都買到過盜版兒童圖書,還有22.0%的受訪家長表示不清楚,“難分辨”。67.7%的受訪家長擔心劣質圖書對孩子生長發(fā)育造成傷害。
從調查來看,47.6%的受訪家長都買到過盜版兒童圖書,還有22.0%的受訪家長表示不清楚,“難分辨”。這說明日常生活中,大家碰到盜版兒童書籍的幾率還是挺高的。
從筆者的購書經歷來看,盜版書現象這些年已經大為減少。尤其是在正規(guī)的網購平臺上,只要不是為了貪小便宜,還是可以規(guī)避盜版書籍的。
但是,兒童書籍又是一個相對特別的領域。一方面,它的銷量大,利潤高,相對來說,“投機者”也更多。有統計顯示,統計表明,2020年,我國累計出版少兒讀物42517種,總印數90432萬冊。正是因為需求旺盛,盜版者便更有動力渾水摸魚。事實上,哪怕是正版兒童書籍,質量也參差不齊。
另一方面,很多家長對于童書的鑒別力不足也是事實。一來,很多童書買來后就是直接交給了孩子,所以本身容易忽視質量問題;二來,在我國整體國民閱讀率低下的背景下,不少家長也缺乏對于盜版書的分辨能力。所以,暢銷童書往往成為盜版書的重災區(qū)。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網絡帶貨的興起,盜版書現象更是有加劇之勢。因為互聯網帶貨也在客觀上給各類來源不明的盜版書籍增加了更多的銷售渠道,隨便一個機構甚至個人都可以參與“帶貨”,而不像過去那樣必須經由網購平臺或是線下店鋪。這實際上就使得書籍的流通少了一道質量把關程序。另外,各種網絡營銷的推波助瀾,也降低了大家對書籍質量的關注。
盜版童書帶來的危害眾多,包括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侵犯知識產權,擾亂圖書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等等,這是不言自明的。為此,每每說到這個話題,輿論都呼吁要加強市場監(jiān)管,呼吁網絡平臺應該守好陣地,這些確實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那就是應該有更多人關心閱讀、參與閱讀,從而讓更多人加入到對書籍質量的“審核”中來。
客觀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前越來越多的人都更舍得給孩子在閱讀上花錢,這是好事。但家長要真正成為孩子閱讀的榜樣,不僅要引導孩子閱讀,還要幫助他們識別書籍的質量,這在現實中仍舊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一種狀態(tài),也自然讓盜版劣質童書有了市場。常識是,社會的閱讀氛圍越是濃厚,盜版書籍就越沒有容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