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字和網絡的大潮滾滾而來之時,在數字印刷領域跑馬圈地的,不僅有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知識產權出版社這樣的出版單位,有中國印刷集團、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傳統(tǒng)書刊印刷企業(yè),還有虎彩集團這樣的包裝印刷企業(yè),更有源自紙張行業(yè)的北京景華印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yè)。他們?yōu)槭裁匆_展數字印刷?具體有哪些業(yè)務?有沒有清晰的贏利模式?在5月15日舉辦的2013中國數字印刷聯盟高峰年會上,來自這6家出版印刷單位的相關負責人,暢談了各自進軍數字印刷的經驗和體會。
轉型發(fā)展的新機會
不同背景的單位,其進軍數字印刷領域的原因也不相同。
作為國內第一個吃數字印刷螃蟹的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早在1994年就購進了數字印刷機,其初衷是為了滿足該社出版的專利文獻種類繁多但印量極少的印刷要求。
作為業(yè)界知名的包裝企業(yè),虎彩集團近3年陸續(xù)投資數千萬元開展圖書按需印刷和相片書印制業(yè)務?;⒉始瘓F總裁陳成穩(wěn)表示,虎彩從事高端包裝生產很賺錢,但虎彩不想過分依賴包裝印刷這個“果樹業(yè)務”,為了將來發(fā)展要尋找數字印刷這類“種子業(yè)務”。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宣布,擬在上海金山國家綠色創(chuàng)意印刷示范園區(qū)建設按需印刷示范基地。該公司董事長賈春林在高峰年會上暢談了發(fā)展按需印刷的緣由。他說,技術革命推動產業(yè)變化升級,印刷業(yè)從鉛字印刷時代發(fā)展到菲林CTP時代,接下來的應該是一個數字時代和網絡時代。這就需要將數字印刷應用到生產中,并能夠通過網絡應用。為了更快更直接有效地服務客戶,盛通計劃在上海金山建立按需印刷示范基地,并同時建立數據處理中心和電子商務平臺。
專注于印刷“微博書”的北京景華印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軍數字印刷的原因明顯不同于前兩家公司,該公司董事長朱勇表示:“很多人是從服務傳統(tǒng)印刷客戶的角度進入數字印刷,但我發(fā)現數碼印刷加互聯網將會變成一個全新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和手機客戶端給消費者印制個性化的類出版物印刷品。”
從按需到個性化的服務
開展按需印刷具體做什么業(yè)務?作為一家典型的書刊印刷企業(yè),盛通希望給出版社提供從1冊到100萬冊的生產能力。
賈春林的這個回答也許可以顛覆很多人之前對按需印刷的理解。的確,一提到按需印刷,人們通常會以為是個性化的短版業(yè)務。實際不是這樣,所謂按需就是要多少有多少,要多有多,要少有少,要一本也可以。賈春林解釋:“出版社每次下訂單都是需求的體現,它們有時要印樣書,有時要補數,有時要追加印數,你很難用一種方式為它服務。要實現這樣一個印量從1冊到100萬冊的生產能力,光靠數字印刷設備是不能實現的,我們會配置不同類型的設備,但是這些設備一定要能支持JDF和CIP4,我們也會建一個大的數據處理中心來儲存相關數據。”
知識產權出版社最初對品種多、印量少的專利文獻進行數字印刷,后來也將富裕的數字印刷生產能力用于傳統(tǒng)圖書的出版。據該社總編輯歐劍介紹,去年該社更新了全部數字印刷設備,使得該社的圖書按需印刷狀況有了較大變化。據統(tǒng)計,今年1月至4月,知識產權出版社50%強的新書、90%的重印書是以數字印刷方式生產的,平均有75%~80%的圖書是采取數字印刷的方式生產的。
中國印刷集團數字印務有限公司在國內比較早地開展了數字快印業(yè)務,該公司在印制斷版和絕版書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同時該公司也開拓了不少機關文印方面的按需印刷業(yè)務。
景華印通的涂書網和“印吧”客戶端主要通過網絡給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印刷品,例如旅游書、家庭相冊、微博書等。朱勇表示,未來將和出版社合作在網上通過海選出版印刷旅游書。目前,其“印吧”客戶端每天有1600人~2000人下載,訂單也在不斷增長。
尚未清晰的贏利模式
“每次一到展會,你們就介紹新的產品和技術,今天是激光的,明天是噴墨的,后天是納米的。我們已經買了兩代數碼印刷設備了,可是我們的機器經常在準備狀態(tài),很少在打印狀態(tài)。請問我們現在為什么還沒有賺到錢?”
一位數字印刷設備制造商在向客戶推銷設備時,總是會受到客戶這樣的責問。正如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數字設備有限公司運營和發(fā)展執(zhí)行官葉弱水所說:“數字印刷優(yōu)勢確實很多,但我們考慮的焦點是引進新技術到底對行業(yè)及自身帶來哪些受益,如何讓我們的贏利模式更清晰。”
知識產權出版社開展按需印刷已有將近20年的歷史,但歐劍在年會上坦稱:“要靠數字印刷把買設備的錢賺回來,對出版社來講是不大可能的。”但歐劍的另一句話很讓人振奮——“從今年開始,我不擔心庫房的庫存了”。這或許是出版社開展按需印刷最大的價值所在,因為從另一角度看,減少庫存,何嘗不是一種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增長?
歐劍也表示,數字印刷使出版流程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也使編輯有更多的選擇。他舉例說:“出了樣書后,對于可改可不改的內容,我們在傳統(tǒng)印刷時要求編輯不能改,而現在數字印刷時要求編輯一定要改。”同時,歐劍也表示,與傳統(tǒng)印刷相比,數字印刷不僅加快了印刷的速度和周期,也提高了出版社服務作者的質量和水平。他坦言:“我社編輯已經離不開數字印刷了。”
對于數字印刷的贏利前景,歐劍十分看好。他說:“數字印刷現在所處的時代就像國外高端汽車和彩電剛進入國內的狀態(tài),設備的性能還沒有達到高端,但價格卻是最貴的。不過隨著數字印刷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字印刷的成本一定會降低,性能一定會提高,那時才會給設備應用商帶來利潤。”